美學思考 【評論】走向生命之途─評析石晉華的行為觀念藝術(四) 2018-02-05 | 徐婉禎 (Woan-Jen Hsu) 瀏覽人數:144 *前篇:【評論】走向生命之途─評析石晉華的行為觀念藝術(三) 人‧零點‧萬物的尺度 高美館「線:石晉華當代宗教藝術展」的策展聚焦在「當代宗教藝術」,為了符應展題,展出以具有深刻宗教意涵... 閱讀更多 +
美學思考 【評論】走向生命之途─評析石晉華的行為觀念藝術(三) 2018-02-05 | 徐婉禎 (Woan-Jen Hsu) 瀏覽人數:137 *前篇:【評論】走向生命之途─評析石晉華的行為觀念藝術(二) 筆,是一個活生生的人,筆成為石晉華於行為觀念藝術創作與人生修道之路的伴侶,石晉華對「他」抒己之胸懷、彼此問話應答,他們倆人相互提攜扶... 閱讀更多 +
美學思考 【評論】走向生命之途─評析石晉華的行為觀念藝術(二) 2018-02-01 | 徐婉禎 (Woan-Jen Hsu) 瀏覽人數:147 *前篇:【評論】走向生命之途─評析石晉華的行為觀念藝術(一) 走筆‧走鉛筆的人 1994年,石晉華就讀美國UC Irvine Studio Art,那個時候陪伴他、握在手中寫字的那支筆,是... 閱讀更多 +
美學思考 【評論】走向生命之途─評析石晉華的行為觀念藝術(一) 2018-01-31 | 徐婉禎 (Woan-Jen Hsu) 瀏覽人數:554 高雄市立美術館於2017年十月為行為觀念藝術家石晉華舉辦個展─「線:石晉華當代宗教藝術展」(Lines : Shi Jin-Hua’s Contemporary Religious Art... 閱讀更多 +
美學思考 【評論】魔法色彩的臺灣野獸派畫家「廖繼春」 2017-12-13 | 徐婉禎 (Woan-Jen Hsu) 瀏覽人數:244 日治時期的臺灣社會由農業型態趨往工商業型態,社會型態的轉變同時也牽動文化藝術。日治時期對臺灣美術史的發展而言,便是由過去「古代藝術」之中國水墨書畫轉向「近代藝術」之西式新美術的轉型期。 對臺灣美... 閱讀更多 +
美學思考 【評論】東洋畫?國畫?膠彩畫?- 臺灣膠彩畫的正名與定名 2017-10-05 | 徐婉禎(Woan-Jen Hsu) 瀏覽人數:1031 所謂「膠彩畫」(Eastern Gouache)指的是用「膠水(鹿膠、牛膠、魚膠等)作媒劑,調入礦物質顏料、水干顏料、植物性顏料或金屬性顏料(金、銀、鋁等),所畫出來的畫都屬之,並不限那一種風格,運用... 閱讀更多 +
美學思考 【評論】臺藝西化‧「水彩」啟動 2017-09-30 | 徐婉禎 瀏覽人數:366 水彩畫在臺灣出現,乃源自於日治時期臺灣藝術的西化。 被譽為「臺灣西洋繪畫啟蒙者」的石川欽一郎,本身即為水彩畫家。石川於1871年出生於日本靜岡縣,中學以前接觸到「日本畫」(膠彩)、「南畫」(水墨... 閱讀更多 +
美學思考 【報導】堅持獨立:專訪皮格子樂團 2017-09-16 | 蔡松伯 瀏覽人數:1597 許多做音樂的人,都相當專注自身的領域,較少關注外在的事物。但我卻採訪到一個樂團,不但大張旗鼓支持台灣獨立,也將時事議題、甚至是台灣歷史,融入抒情的樂曲中。 皮格子樂團成立於2013年,核心成員為... 閱讀更多 +
美學思考 【評論】「畫」說從頭 ─ 簡談臺灣美術史 2017-08-13 | 徐婉禎(Woan-Jen Hsu) 瀏覽人數:292 臺灣美術從何開始呢? 要回答這個問題前還得先回答:甚麼是臺灣美術? 臺灣美術,是關於臺灣的美術、是臺灣人的美術、是在臺灣產生並發展的美術,統而言之,臺灣美術就是「關於生活在臺灣的人其所生成... 閱讀更多 +
美學思考 【評論】「做時間」,台灣藝術家謝德慶的創作與實踐 2017-07-26 | 徐婉禎 (Woan-Jen Hsu) 瀏覽人數:191 現正適逢「第57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」開展期間,現當代各種類型的「雙年展」或「三年展」已然成為美術界的例行活動,以今年為例,較為知名的展覽就有:威尼斯雙年展、卡塞爾文件展(三年舉辦一次)、惠特尼雙年... 閱讀更多 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