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學思考 【台灣影像】「非常日常 1987-1991」張良一、杭大鵬攝影展 回望「一個台灣兩個世界」 2020-09-11 | 謝德瑾 瀏覽人數:598 本文轉載自新頭殼 文/謝德瑾 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,正值台灣社會在解嚴後的巨大轉變期,本報攝影記者張良一與蘋果日報攝影同業杭大鵬將自9月11日至27日,於「心起町A&B空間」... 閱讀更多 +
美學思考 【刻劃疫情】紀錄劇場與疫情時代的可能性——《單向封鎖》 2020-09-08 | 郭伶妤 瀏覽人數:726 文/郭伶妤 近期各大藝文展演場合為配合防疫政策,都要求觀眾戴上口罩才可入場,有的甚至安排梅花座。大家保持著非常態的距離,卻聚集到了同一個情境之中,加上黑盒子的沈浸感,像是掉入庫斯圖里... 閱讀更多 +
美學思考 【莊永明逝世】台灣文史專家莊永明逝世 台灣第一成絕響 2020-08-07 | 中央社 瀏覽人數:450 本文轉載自新頭殼 文/中央社 台灣重要文史專家、作家莊永明今天辭世。家屬於莊永明的臉書粉絲專頁「莊老師教孫子講台語」發表聲明,證實莊永明於今日上午11時31分去世。 莊永明生於194... 閱讀更多 +
美學思考 【鍾肇政辭世】「客家文學之母」鍾肇政96歲辭世 魯冰花感人至深 2020-05-17 | 陳湘芸 瀏覽人數:496 本文轉載自新頭殼 文/陳湘芸 「客家文學之母」鍾肇政今天晚上7點辭世,享耆壽96歲。鍾老的媳婦、前立委蔣絜安今晚證實這項消息,表示她的公公、客家文學家鍾肇政約在晚間7時在桃園龍潭老家過世,... 閱讀更多 +
美學思考 【良影一二】塗水師趙再添以水泥親手雕塑向陳時中致敬 2020-05-26 | 張良一 瀏覽人數:517 文 / 張良一 身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的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,所率領的防範武漢肺炎的防疫團隊表現亮眼,交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!陳時中可以說是這一陣子全台灣最出名的政治人物,而每天下午兩點,中... 閱讀更多 +
美學思考 【楊牧辭世】詩人向陽憶楊牧 植根台灣的文學巨樹 2020-03-13 | 周家豪 瀏覽人數:482 本文轉載自新頭殼 文/周家豪 學者林淇瀁(向陽)聽聞楊牧過世訊息,迅速在臉書分享昔日備受楊牧愛戴與提拔之恩。多年前向陽曾與陳芳明一起拜訪楊牧,締結了一段不解之緣,向陽回憶並感謝楊牧垂青推薦... 閱讀更多 +
美學思考 【楊牧辭世】嘗試以詩介入社會 楊牧創作特色「追求音樂性」 2020-03-13 | 陳芳伶 瀏覽人數:428 本文轉載自新頭殼 文/陳芳伶 著名詩人楊牧今(13)日於台北國泰醫院離世,享壽80歲。具有多重身分的他除了寫詩、散文,同時也是評論、翻譯家,並嘗試以詩介入社會。 和已故知名詩人余光中... 閱讀更多 +
美學思考 【政治犯的政治詩】《好想帶妳回馬祖》 2019-12-15 | 謝建平 瀏覽人數:1439 文/謝建平 好想帶妳回馬祖 帶妳回到三十年前的秋末冬初 運輸艦載著叛亂的我,初識閩江口 涉著冰冷海水,爬上奇岩堆壘的孤島 竟沒發現國家巨獸已經張開大口 白森森的巨齒準備將我吞噬 ... 閱讀更多 +
美學思考 【文化專欄】陌生的日式空間 2019-11-26 | 邱振瑞 瀏覽人數:611 本文轉載自新頭殼 文/邱振瑞 我要談一下翻譯日本現代小說時經常遇到的困擾。對於小說中描述的風景,我還有點自信,也就是說,儘可能將文字指涉的事物具體生動呈現出來。當然,最理想的狀況是,要譯得... 閱讀更多 +
美學思考 【文化專欄】泉鏡花的浪漫與幻想之境 2019-11-11 | 邱振瑞 瀏覽人數:468 本文轉載自新頭殼 文/邱振瑞 按照日本近代文學編年史來看,小說家泉鏡花屬於文學團體「硯友社」後期作家,然而他勇於另闢蹊徑,因此於19世紀晚期,開闢了日本「觀念小說」的先河,以富有濃厚的浪漫... 閱讀更多 +
美學思考 【文化觀點】戰火浮生中的太宰治 2019-10-28 | 邱振瑞 瀏覽人數:531 本文轉載自新頭殼 文/邱振瑞 有些時候,我們還真的不得不相信命運的力量何其巨大,因為我們不知道何時會遇見悲劇,好不容易等到喜劇,卻莫名地與它擦身而過,而這一切都不在我們的手中,而是全由祂來... 閱讀更多 +
美學思考 【人物】受邀參加洛杉磯僑界活動 郭淑貞: 讓台灣文化走向全世界 2019-10-16 | 林昀真 瀏覽人數:1046 本文轉載自新頭殼 文/林昀真 「這次去美國是去打先鋒,演出相當成功,大使、僑領站起來鼓掌,動員30幾個社團來看我表演」,9月底才剛從美西宣慰僑胞回國,世界肚皮舞冠軍郭淑貞談起這趟參訪過程還... 閱讀更多 +
美學思考 【人物】從登世界舞后到教社區長者養生 郭淑貞:接地氣才是真正的藝術 2019-10-15 | 林昀真 瀏覽人數:1959 本文轉載自新頭殼 文/林昀真 採訪當天,萬能科技大學活動中心正在進行「2019亞洲盃時尚造型創意競賽」,來自日本、韓國、馬來西亞總共有860名選手參加,國內外19所大專校院與高中職同學也同... 閱讀更多 +
美學思考 【文化專欄】川端康成的臨終之眼 2019-10-14 | 邱振瑞 瀏覽人數:527 本文轉載自新頭殼 文/邱振瑞 熟悉川端康成作品的讀者知道,在川端康成的文學中充滿著輪回轉生的思想。具體地說,在《慰靈歌》中〈給父母的信〉、〈有花的照片〉、〈銀色的滿月〉、《山中之音》、《雪... 閱讀更多 +
美學思考 【文化專欄】大文豪夏目漱石的日記賬 2019-10-04 | 邱振瑞 瀏覽人數:534 本文轉載自新頭殼 文/邱振瑞 與台灣作家的寫作風格不同,日本作家有其忠實紀錄和呈現生活細節的傳統技藝,而這項寫作傳統早在江戶晚期已顯現出來,進入明治維新時期更為鮮明,抑或說,這種技藝傳承隨... 閱讀更多 +
美學思考 【文化專欄】活下去的勇氣----山田歌子 2019-09-27 | 邱振瑞 瀏覽人數:452 本文轉載自新頭殼 文/邱振瑞 每部作品的出版,其背後必然反映作家的寫作動機,這個動機所呈現出來社會圖景,正是給讀者們的導引,引領我們進入他們生存的時代,得以展開一場文學性質的田野調查。就此... 閱讀更多 +
美學思考 【詩選】哭泣的嫦娥 2019-09-13 | 謝灣立 瀏覽人數:494 文/謝灣立 颱風在哭得嘩啦啦的天空洗完臉後 留下赤道般的中秋炎陽 你看不到,看不到廣寒宮的牙床邊 嫦娥側身,低頭哭了幾千年 美國人發現吳剛把桂樹都砍光後 愛情就再也不能以神話出場 ... 閱讀更多 +
美學思考 【特別貢獻】怕遺憾!蘇揆先頒金鼎獎「特別貢獻獎」給罹癌的幸佳慧 2019-08-27 | 謝莉慧 瀏覽人數:721 本文轉載自新頭殼 文/謝麗慧 獲得今年金鼎獎「特別貢獻獎」的兒童文學作家幸佳慧,因去年檢查發現罹患罕見的壺腹癌,21日在臉書發文透露主治大夫說自己可能等不到9月12日金鼎獎頒獎典禮。行政院... 閱讀更多 +
美學思考 【詩選】遺,落草嶺的中年》 2019-08-05 | 謝灣立 瀏覽人數:515 文/謝灣立 拖著很中年的自己 從大里往回在古道上爬行 一到埡口,陽光賊眼溜溜 拜完土地公和衪的前後任妻子 我竟在草浪擺弄中,呆立 並且啞了 用微溫的風、不怎麼美麗的太陽 和著汗... 閱讀更多 +
美學思考 【政治犯的政治詩】 情人,中年,失憶症是同胞兄弟,也是連鎖併發症,一旦發作,没有藥醫…… 2019-04-21 | 謝灣立 瀏覽人數:726 文/謝灣立 【變色的情人節】 都已經到春分的節氣了 東北季風還結夥鋒面寒流 一直頻頻投放傷感的消息 也不願放過北迴歸線上可憐的島嶼 說是等驚蟄那聲雷打出雨意 我卻判定這是提早... 閱讀更多 +
美學思考 【政治犯的政治詩三帖】之二 理想、鮮血和眼淚,是英雄的基本配備 三:《痛苦的酒精》 2019-04-16 | 謝灣立 瀏覽人數:647 文/謝灣立 舉杯的時候,夜色已披上二十三歲 1988那年台北肅殺空氣的黑紗 蔣經國的鬼魂還在介壽館踱步⋯⋯ 憲兵和保安警察在暗巷痛毆記者 我們私下計劃刺殺郝柏村 乾杯的時候,天色穿... 閱讀更多 +
美學思考 【政治犯的政治詩三帖】之二 理想、鮮血和眼淚,是英雄的基本配備 二:《馬場町的芒草》 2019-04-10 | 謝灣立 瀏覽人數:597 文/謝灣立 元宵鞭炮的煙硝味還在空氣中流浪 冬眠中的萬物,卻被槍聲 在驚蟄的節氣裡,狠狠驚醒 這是1947的福爾摩莎 兵仔的刺刀跟子彈 專挑島嶼上菁英們的熱血胸膛 没人告訴我們 ... 閱讀更多 +
美學思考 【政治犯的政治詩三帖】之二 理想、鮮血和眼淚,是英雄的基本配備 一:『政治犯』 2019-04-09 | 謝灣立 瀏覽人數:649 文/謝灣立 凌晨夜半被手銬帶走的時候 我抬頭挺胸,把理想頂在頭上 看守所審訊宣判的時候 我挺直身子,把理想深埋心中 吉普車押著獄友直奔溪畔的時候 我仰天長喟,寄望故鄉一切終將安... 閱讀更多 +
美學思考 【大俠詩選】《清明節,工作中》 2019-04-05 | 謝灣立 瀏覽人數:524 文/謝灣立 午夜子時的鬼門訝然開啟 沉澱三百六十四日的思念 全部湧向人間的各個角落 黃泉路和奈何橋,從單行道 切換到來去自如的雙向交流 記得揮手,打招呼,說哈囉 剛停止呼吸的,和... 閱讀更多 +
美學思考 【詩選】《政治犯的政治詩三帖》 三:母親,我準備回家 2019-04-01 | 謝建平 瀏覽人數:625 文/謝建平 1.母親 吉普車一發動引擎,我不知道 這就是我們此生的訣別 軍法處的憲兵,用子彈 強迫我們遁地到異鄉的荒山 隱姓埋名躲藏了一甲子後 我已化成白骨的身軀,只能遙望著... 閱讀更多 +
美學思考 【詩選】《政治犯的政治詩三帖》二:悲傷基隆港 2019-03-26 | 謝建平 瀏覽人數:593 文/謝建平 帶著母親滴在衣襟上的淚水 帶著父親從媽祖廟求來的平安符 帶著女友臨行前含淚幫我織的圍巾 帶著好友們送別時的憂愁眉頭 最後,帶著政府簽發的叛亂罪傳票 基隆港碼頭就很久很久才能... 閱讀更多 +
美學思考 【詩選】《政治犯的政治詩三帖》一:前輩 2019-03-19 | 謝建平 瀏覽人數:587 文/謝建平 前輩,剛坐在你們身旁 一九五零年代就全部回來了 蔣介石的軍隊還在全台灣清鄉搜捕 同志們就已經把這片荒山擠得很滿 暗夜的吉普車押走進步青年和自決菁英 保安司令部的牢房 ... 閱讀更多 +
美學思考 【文學】談林文義陳釀酒香的「散文詩」: 試論《酒的遠方》 2019-02-24 | 呂昱 瀏覽人數:1113 文/呂昱 才剛參加過林文義獲選為年度10大散文家的一場盛宴,隨即又聽說他出新書了。這次這本新書是《酒的遠方》,一看書名就有點沉醉感!想從文學上去解套,才發覺自己的「詩心」早已被廢弛了... 閱讀更多 +
美學思考 【分享】陳碧岩送別鄉愁 留住逝去的風景 2018-12-18 | 台北市立文獻館 瀏覽人數:1182 〈陳碧岩送別鄉愁 留住逝去的風景〉 我想為這些即將逝去的東西保留最後的影像,也是陪它們走完最後一段旅程。 送別鄉愁的橋 江湖上有個傳聞,凡是被陳碧岩拍過的都會消失。這個人是破... 閱讀更多 +
美學思考 【評論】走向生命之途─評析石晉華的行為觀念藝術(四) 2018-02-05 | 徐婉禎 (Woan-Jen Hsu) 瀏覽人數:928 *前篇:【評論】走向生命之途─評析石晉華的行為觀念藝術(三) 人‧零點‧萬物的尺度 高美館「線:石晉華當代宗教藝術展」的策展聚焦在「當代宗教藝術」,為了符應展題,展出以具有深刻宗教意涵... 閱讀更多 +
美學思考 【評論】走向生命之途─評析石晉華的行為觀念藝術(三) 2018-02-05 | 徐婉禎 (Woan-Jen Hsu) 瀏覽人數:959 *前篇:【評論】走向生命之途─評析石晉華的行為觀念藝術(二) 筆,是一個活生生的人,筆成為石晉華於行為觀念藝術創作與人生修道之路的伴侶,石晉華對「他」抒己之胸懷、彼此問話應答,他們倆人相互提攜扶... 閱讀更多 +
美學思考 【評論】走向生命之途─評析石晉華的行為觀念藝術(二) 2018-02-01 | 徐婉禎 (Woan-Jen Hsu) 瀏覽人數:1371 *前篇:【評論】走向生命之途─評析石晉華的行為觀念藝術(一) 走筆‧走鉛筆的人 1994年,石晉華就讀美國UC Irvine Studio Art,那個時候陪伴他、握在手中寫字的那支筆,是... 閱讀更多 +
美學思考 【評論】走向生命之途─評析石晉華的行為觀念藝術(一) 2018-01-31 | 徐婉禎 (Woan-Jen Hsu) 瀏覽人數:1447 高雄市立美術館於2017年十月為行為觀念藝術家石晉華舉辦個展─「線:石晉華當代宗教藝術展」(Lines : Shi Jin-Hua’s Contemporary Religious Art... 閱讀更多 +
美學思考 【評論】魔法色彩的臺灣野獸派畫家「廖繼春」 2017-12-13 | 徐婉禎 (Woan-Jen Hsu) 瀏覽人數:1337 日治時期的臺灣社會由農業型態趨往工商業型態,社會型態的轉變同時也牽動文化藝術。日治時期對臺灣美術史的發展而言,便是由過去「古代藝術」之中國水墨書畫轉向「近代藝術」之西式新美術的轉型期。 對臺灣美... 閱讀更多 +
美學思考 【評論】東洋畫?國畫?膠彩畫?- 臺灣膠彩畫的正名與定名 2017-10-05 | 徐婉禎(Woan-Jen Hsu) 瀏覽人數:4010 所謂「膠彩畫」(Eastern Gouache)指的是用「膠水(鹿膠、牛膠、魚膠等)作媒劑,調入礦物質顏料、水干顏料、植物性顏料或金屬性顏料(金、銀、鋁等),所畫出來的畫都屬之,並不限那一種風格,運用... 閱讀更多 +
美學思考 【評論】臺藝西化‧「水彩」啟動 2017-09-30 | 徐婉禎 瀏覽人數:1456 水彩畫在臺灣出現,乃源自於日治時期臺灣藝術的西化。 被譽為「臺灣西洋繪畫啟蒙者」的石川欽一郎,本身即為水彩畫家。石川於1871年出生於日本靜岡縣,中學以前接觸到「日本畫」(膠彩)、「南畫」(水墨... 閱讀更多 +
美學思考 【報導】堅持獨立:專訪皮格子樂團 2017-09-16 | 蔡松伯 瀏覽人數:2804 許多做音樂的人,都相當專注自身的領域,較少關注外在的事物。但我卻採訪到一個樂團,不但大張旗鼓支持台灣獨立,也將時事議題、甚至是台灣歷史,融入抒情的樂曲中。 皮格子樂團成立於2013年,核心成員為... 閱讀更多 +
美學思考 【評論】「畫」說從頭 ─ 簡談臺灣美術史 2017-08-13 | 徐婉禎(Woan-Jen Hsu) 瀏覽人數:1450 臺灣美術從何開始呢? 要回答這個問題前還得先回答:甚麼是臺灣美術? 臺灣美術,是關於臺灣的美術、是臺灣人的美術、是在臺灣產生並發展的美術,統而言之,臺灣美術就是「關於生活在臺灣的人其所生成... 閱讀更多 +
美學思考 【評論】「做時間」,台灣藝術家謝德慶的創作與實踐 2017-07-26 | 徐婉禎 (Woan-Jen Hsu) 瀏覽人數:994 現正適逢「第57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」開展期間,現當代各種類型的「雙年展」或「三年展」已然成為美術界的例行活動,以今年為例,較為知名的展覽就有:威尼斯雙年展、卡塞爾文件展(三年舉辦一次)、惠特尼雙年... 閱讀更多 +